文章摘要:12月1日,省政府日前印發《陜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》。按照《方案》,到2022年,職業學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,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,建設30所省級高水平示范性中職學校(含技工院校),建設4所國家級高水平高職院校、4個左右國家級骨干專業(群)。
12月1日,省政府日前印發《陜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》。按照《方案》,到2022年,職業學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,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,建設30所省級高水平示范性中職學校(含技工院校),建設4所國家級高水平高職院校、4個左右國家級骨干專業(群)。
建設1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化,產教融合實訓基地,建立高中階段統一招生平臺
《方案》要求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有較大提高,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,建設1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。職業學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,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。“雙師型”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的50%以上,建設一批教學創新團隊。從2019年開始,在職業學校、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“學歷證書+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”制度試點工作。
將建立高中階段統一招生平臺,將中職學校(含技工院校)納入平臺招生,堅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不低于4∶6,努力實現大體相當;積極招收初高中畢業未升學學生、退役軍人、退役運動員、下崗職工、返鄉農民工,培養新型職業農民;持續改善辦學條件,優化專業結構,重點建設高水平示范性中職學校(含技工院校);發展殘疾人中職教育;開展東西協作行動計劃、蘇陜教育協作,使中職教育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類型教育的穩固基石。
建成8所一流學院,200個一流專業,建立“職教高考”制度
《方案》要求推動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。拓寬生源渠道,面向退役軍人、下崗失業人員、農民工、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擴大招生規模。加強內涵建設,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和行業需求對接、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、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。加強工藝積累與開發,促進創新成果與核心技術產業化。大力支持陜西進入“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”的高職院校建設,在陜西“四個一流”建設中,建成8所一流學院、200個一流專業。根據高校設置規定,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校序列。發展殘疾人高職教育。
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,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課程。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。促進不同學段銜接貫通。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。建立“職教高考”制度,加大技術技能測試比重,完善“文化素質+職業技能”的考試招生辦法。
開展1+X證書制度試點, 推進職業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
《方案》要求開展1+X證書制度試點。承擔國家1+X證書制度試點任務。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,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。職業院校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、評價和發放,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教育部門負責監管。
建設職業教育“學分銀行”,促進學習成果的認定、積累和轉換。圍繞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、產業布局,面向退役軍人、建檔立卡貧困戶、進城務工人員、下崗職工、新增勞動力等,廣泛開展技能培訓。圍繞企業實際需求、新技術新技能、新工藝,深入開展技術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