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:金氣秋分,風清露冷秋期半。涼蟾光滿。桂子飄香遠。素練寬衣,仙仗明飛觀。霓裳亂。銀橋人散。吹徹昭華管。
金氣秋分,風清露冷秋期半。涼蟾光滿。桂子飄香遠。素練寬衣,仙仗明飛觀。霓裳亂。銀橋人散。吹徹昭華管。當太陽抵達黃道180度時,陽光直射地球赤道,這一天即為每個太陽回歸年的9月23日前后,這一天地球上晝夜平分,白天黑夜各占十二小時,人們命名為秋分,秋分"秋三月"90天的第45天,是天氣由熱轉涼的分水嶺。
秋在四時中對應五行中的金,故人們也將秋天稱為金秋《春秋繁露》中說:“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”另外,今年的秋分也是中國第一個“農民豐收節”,我國古代就有慶五谷豐登、盼國泰民安的傳統。“農民豐收節”讓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!
秋分節氣
秋分是一年中比較重要的節氣之一,是北半球真正意義上進入秋天的開始。此時,濕熱之氣已經沒有了,氣候以"燥邪當令",出現肅殺之氣。容易出現口鼻干燥、咽干、咽痛、大便干燥,皮膚干燥等身體變化。秋分,一個"分"字體現出這個節氣的最大特點是陰陽平衡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說道:"秋分當謹察陰陽之所在,以平為期"。即人要與自然相應,注意身體陰陽的平衡。
秋分物候
秋分有三候,初候雷始收聲;二候蟄蟲坯戶;三候水始涸。秋分,八月中。雷始收聲,對應春分的"雷乃發聲"。是說雷在陰歷二月陽中發聲,八月陰中收聲,實際上是因為秋分之后秋燥之氣漸盛,干燥的空氣難以形成雷電,所以雷聲便消失了。蟄蟲坯戶,是講冬眠的蟲子開始儲備食物、挖洞穴,準備蟄伏過冬。水始涸,涸是枯竭之意。
秋分養生
秋分之后,早晚溫差更加明顯,人體免疫力會由于氣溫變化大,增減衣物不當等因素而下降,致使細菌、病毒等容易在咽部繁殖,所以秋分之后呼吸道感染會明顯增多。因此,生活中要注意保暖,隨時增減衣物,把持"不挨凍、不出汗"的度。起居宜規律,可適當增加一些耐寒訓練,比如用涼水洗臉等,但要注意手腳保暖。另外,秋季隨著陽光減少,人們悲愁情緒上升,故有"秋風秋雨愁煞人"之說。此時宜"登高望景",多參與戶外活動,與朋友交流,以抒發胸懷、解除愁苦情緒。
秋分美食
秋分的習俗就是喝湯,不過這湯叫“秋湯”。有一首民謠流傳至今:“秋湯灌臟,洗滌肝腸。闔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喝秋湯,喝進去的是健康,喝出來的是平安。秋分時刻,來陜西新東方學廚,用味蕾暖化你的胃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