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:高考馬上就要到來,考生們應如何調整心理狀態,應對考前各種緊張情緒?家長又該如何做好陪伴,幫助孩子們樹立信心?一起來看這份心理調節指南。
2024年高考已經進入最后倒計時
正在全力備考的考生們
難免會有緊張與壓力
考生們應如何調整心理狀態
應對考前各種緊張情緒?
家長又該如何做好陪伴
幫助孩子們樹立信心?
一起來看這份心理調節指南
考 生 必 讀
考生容易產生哪些不良心態?
過分在乎名次升降的敏感心理:考生要學會在適當競爭的基礎上看到自身的點滴進步,構建獨立穩定的心理狀態。
過度疲勞引起的煩躁心理:疲勞學習會出現焦慮、心慌氣短等負面效應,考生需要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。
過分追求完美的苛刻心理:有的考生對自身要求過高,也會影響備考效率,應適當調整心理期望值,同時協調好人際關系,為自己的不良情緒找一個宣泄途徑。
認為“我不行”的自卑心態:對于不自信的考生,要不斷激勵自我,正確理性認識考試。
覺得“都會了”的自負心態:考生要客觀評價自己,健全正確的心理機制。
考前減壓小技巧
自我暗示減壓法:在焦慮、緊張和煩躁時,不妨自我鼓勵一下,對自己說:“該復習的我都認真復習了,還怕什么呢?”“和別的同學相比,我花的功夫一點也不少,既然如此,我又何必緊張呢?”
焦點轉移減壓法:有意識地轉移注意力是減輕心理壓力的有效途徑。處于壓力過大的狀態時,轉移自己的注意力,做一些或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有助于心理壓力的緩解。
肌肉放松減壓法:找一個安靜的環境,以輕松的姿態坐好,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依次緊張肌肉、放松肌肉,然后感受肌肉從緊張到放松的感覺。這個方法要持之以恒,每天1-2次,每次10-20分鐘。
過渡性減壓法:考前一周慢慢減少學習強度和時間,采取過渡調節方法來緩解壓力。
如何管理好情緒、時間和人際關系?
考生要做好基本的情緒調節和壓力調節。用理性分析、合理宣泄、運動和音樂等方式調節情緒,讓自己在壓力中發揮潛力。
考生的時間很緊張,做好規劃,讓每一天變得井井有條,成為自律的自己。
調節生物節律。考生要在精力充沛的時間進行最重要的學習,并選擇符合自己長遠目標的事情堅持努力。
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。考生遇到難題可以和同學討論,有困擾可以向老師求教,有壓力可以和父母訴說。
家 長 必 讀
要做情緒穩定的陪考者
時刻保持頭腦清晰: 父母覺察到自己有情緒時,可觀察自己的呼吸并讓這種專注力保持一段時間。
觀察呼吸可以幫助頭腦保持清晰,不被瞬間產生的大量情緒感受所影響,避免某些行為演變成為沖突。
避免固有片面思維:父母要避免總是想著“他心思不在學習上”“成績下降就是因為他不努力”……可以試著改變對孩子的負面評價,看到他的優勢與潛能。
如果只是一次發揮不好的科目,那應該相信孩子之后可以考出真正水平。如果是經常發揮不好的科目,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績浮動的原因,找到問題癥結。
接納孩子的情緒:考試成績的波動可能導致孩子有一些情緒,父母要認識到這些都是正常反應,要多傾聽、少說教、不橫加指責,多給孩子鼓勵和積極反饋;適時調節自己的情緒,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鼓勵、支持孩子,讓他們感受到家人的陪伴,滿懷信心,輕松迎考。
父母要給予適合的陪伴
臨近高考,大部分孩子和父母會處于緊張和壓力的氛圍中。父母希望孩子學習有方法,取得好成績,孩子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收獲滿意的回報。
然而,雖然雙方目標一致,卻因處境、方法與思考角度不同,在溝通中往往會引起誤會、抱怨與不滿情緒,從而適得其反。
孩子全力以赴沖刺的這段時間,父母若想給孩子適合的陪伴,建議在學習中嘗試后退,把選擇權給予孩子;在生活中嘗試并行,把尊重給予孩子;在交流中嘗試前進,把希望給予孩子。